市委 市人大 市政府 市新闻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本馆概况
  本馆动态
  读者服务
  共享工程
  特色馆藏
  绿色瓷城
首页 >> 图片
古代的那些交通工具
发布日期:2022-7-22 16:05:46 浏览次数:340 字号:[ ]

 

 在历史性的典籍中,长途交通首选船舶,傍岸后陆路交通转乘车马。通过参研典故成语发现,早在三十万年以前,中国古人就已经发明了航海的船舶考察全球,并完成了经纬线测绘工程,撰写了黄帝《万年历》又称《黄历》,而经纬线测绘工具更是需要车马由陆路运送到航海的船舶上去的。而“车马”一词,既指马又指托拽牵引车辆的输出动力,亦是供人骑乘的代步工具。

中国人可能是中古时代最伟大的船只制造者。它结合了装载的空间、航海能力和适航性。古代的人们建造与使用各种船只用于出行或海外通商等其他用途,如我国明代的郑和三下西洋,探险世界;我国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海上击败荷兰舰队收复台湾。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了达东非和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 识别二维码查看

【历史故事视频---孔奂单船】

马车是马拉的车子,或载人、或运货。马车的历史极为久远,它几乎与人类的文明一样漫长。一直到19世纪,马车仍然是城市交通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喜欢马车的优雅和诗意,喜欢乘坐马车从容地穿过乡村大道或古旧的城区街巷去访问朋友。随着火车和汽车的出现,车轮转动的速度越来越快,至此,马车的黄金时代才宣告结束。

 

古车的起源

据《古史考》记载:“黄帝作车,任重致远,少昊时略加牛,禹时奚仲驾马。”

在中国的上古传说中,有奚仲造马车的说法。

相传,奚仲是夏禹时期的“车正”,即专门管理车辆的官员。他是个大发明家,“桡曲为轮,因直为辕,驾马服牛,浮舟杖楫,以代人力”,传承黄帝时期的人力车工艺,解决车轮、车辕以及使用畜力驱动等技术问题,发明了一种用牛马来拉动的非机动车。

 

轿子

轿子是一种靠人或畜扛、载而行,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曾在东西方各国广泛流行。就其结构而言,轿子是安装在两根杠上可移动的床、坐椅、坐兜或睡椅,有篷或无篷,轿子最早是由车演化而来。

《汉书》记载:会稽太守严助“舆轿而隃领(岭)”。汉时所谓轿不过是能行山路的车。

《明史·舆服志》说:“轿者,肩行之车。”所以旧时轿又称“肩舆”、“平肩舆”,“轿子”之名,据说最早始于宋朝。

 

轿子的起源

轿子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轿子的原始雏形产生于夏朝初期。《尚书·益稷》中有一句话:“予乘四载,随山刊木。”这是大禹自述其治水经过时讲的。后人解释,这四载是:“水行乘舟,陆行乘车,泥行乘橇,山行乘欙 。”(《史记·夏本纪》) 这个 “欙”(雷),就是最原始的轿子。它倒底是什么样子,有的古文献说:“山行即桥”(《史记·河渠书》),这是由于欙是过山时之用,负在一前一后两个人肩上,远望过去“状如桥中空离地也”(《癸已类稿·轿释名》),所以,在上古时,轿、桥二字相通。

而轿子在种类上分为官轿、民轿、喜轿、魂轿等;在使用上,有走平道与山路的区别;在用材上,有木、竹、藤等之分;在方式上,有人抬的和牲口抬的,如骆驼驮的“驼轿”,元代的皇帝还坐过“象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3 醴陵市图书馆 Powered By LLMZD
建议 IE6,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